二十一世纪,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一种不可忽缺的重要工具、成了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履行其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探索和培育新的民主协商渠道,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民主的基本特征
“网络民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自由、平等、开放、虚拟化、便捷的网络技术正逐步改变着民主参与的面貌,给民主政治带来了不同的景观和发展动向,提升着民主的质量和水平,将民主政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在西方国家,网络民主与成熟的代议制民主等紧密结合,形成独有的方式,网络投票、网络竞选是其显著特色。网络民主在修补西方代议制民主缺陷、改进和完善现有民主制度以及挽救民主危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带来了网络空间的空前繁荣,网络成为我国公共话语和民意表达的新空间,互联网在参政议政和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凸显,给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气象,逐步改变着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态,“网络民主”开始在我国萌芽和发展。由于民主制度的性质、成熟水平不同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我国网络民主呈现出一定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是网络民主凸显强烈的民意表达功能,成为公民表达民意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二是网络舆论监督开始发挥实质性效力,起到维护权利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三是呈现“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推动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四是网络民主的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着数字鸿沟及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化。
二、网络民主发展的基本现状
最早的网络民主事件,应该始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网络民主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其参政问政的特点越来越明显。2007年,“华南虎照风波”、“山西黑煤窑事件”、“史上最牛钉子户”,这三起网络民意事件,不仅参与面广、持续时间长,而且涉及问题也非常深刻。到了2008年,网络民主事件进入了加速期。当年初,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给网友的一封拜年信,点燃“网民问政”之火,之后,各地执政者纷纷向网民“求计问策”,邀请网民“灌水”、“拍砖”,接受网民监督……再到6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网与网友交流,网民的热情开始喷发。2008年下半年,网民的热情从“网民问政”发展到“网络监督”。网民的眼睛盯向“问题官员”,一些平常不被人注意的蛛丝马迹,一旦被推到网上,都成了当事者难以掩盖的罪证。
2009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达3.38亿人,宽带网民达3.2亿人,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其中5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意见。数据表明,网民已成为当今社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可以说“网民阶层”正在逐步形成。关注3.38亿人口的政治取向和价值取向,事关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互联网的主阵地建设,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随着我国网络社会迅猛发展,可以说,网络民主已成为一个全新的民主运行模式,其冲击力之大、影响力之强超乎想象,正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导向和党委、政府有关决策,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观念模式。
三、政协组织关注网络民主的独特优势
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机构,适应网络时代参政议政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向网络延伸,是人民政协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新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注网络民主符合政协的本质特征。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坚持弘扬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倡导畅所欲言、体谅包容、平等议事、互动交流的议政氛围。政协的位置比较超脱,利用这一优势,政协积极推动解决了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保障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的权利。互联网作为网民的公共社会生活空间,思想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异彩纷呈,无比活跃。政协组织秉持的这种兼容并蓄的民主精神,有利于以更平等、更开放、更尊重的心态对待网络民主和民意,最大限度地将网民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搜集上来,及时反映容易被其他渠道忽视的社会动态。
关注网络民主有利于发挥政协履职主体的优势。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大多知识层次高、现代意识强,不少委员具有较强的网络表达能力,容易与网民形成互信、互动、互补的沟通形态。另外,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汇聚着一大批各个领域、各个界别的专家学者,集中了一大批具有深厚专业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政协委员的高素质和专业优势,使他们在网络海量信息和大量非理性言论面前,能够明辨是非,甄别真伪,科学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公众的利益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网络理性议政。
关注网络民主对提高新时期政协工作水平的大有裨益。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政府的决策越来越需要集中全民智慧,需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需要更加自觉地接受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中,政协要进一步强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的兴起,无疑为政协更好履职拓展了新空间,关注网络民主是提高政协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一,网络民主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网络热点也应该是政协委员关注的议题,重视网络民主无疑将提高政协工作的针对性。第二,关注网络民主,可以及时的了解社会上一些错误的导向,把矛盾消化在萌芽阶段,更好的起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作用。第三,通过网络互动,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可以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第四,利用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可以最大范围地把政协部门的工作情况和政协委员履职情况宣传出去,使全社会更全面地认识政协的地位和作用,扩大政协组织的影响力,树立政协组织的良好形象。
四、探索网络民主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
政协要顺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创新工作理念,形成长效机制,把网络民主纳入到政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网络协商民主的新通道,实现政协与各界群众的“零距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探索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建立网络发布平台。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需要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对相关信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水平。这就需要建立相关政务信息的网络发布平台或问政平台,及时公布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信息,及时公布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公布政协的各种活动以方便群众及政协委员了解政协的工作情况。
二是建立社情民意的网络资源库。网络热点是政协委员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重视网络民主无疑提高政协工作的针对性。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在各大网络的论坛中均能找到相关的评论,网络论坛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地方性网站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也发挥着监督作用。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完全可以借助网络的功能,在地方政协组织的网站上开辟有关的专栏,畅通信息采集渠道,及时整理分析信息,建立社情民意的网络资源库,以便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三是畅通提案工作的网络通道。政协委员可以借助网络,将原生态的网络民意进行归纳、跟踪,并且可以利用网络,将自己的提案公布出来,与网友交流,征求意见,随时将撰写好的提案发送提案委。对提案的办理结果同样可以在网上公布,接受网民的监督。一些有创新性的重大提案还可以在网上组织网民进行讨论和跟帖灌水,促进提案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四是建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网络所具有的交流互动功能,是其他媒体望尘莫及的,它能在知情、知政的同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政协组织通过网络互动,可以接受社会各界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另外,各界别的政协委员可以在网上开通自己的博客和网络工作室,与网友广泛交流,倾听民声,征求民意。
五是建立网上征求民意程序。目前关系到民生的一些措施出台前,征求民意的工作还比较欠缺,即便征求,敷衍了事的现象也时常发生。通过网络建立发帖、跟帖、定期上网对话的机制,让民意充分表达。从“向温总理提问”、“钓鱼执法”等一系列事件来看,每当社会上有敏感事件发生时,网上跟帖的数量相当可观,说明网民对社会事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
五、推进网络民主的有序发展
网络民主作为信息化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发展尚属雏形,发育还不完善。与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世界是平的》一书也指出,网络既有建设性的作用,也有破坏性的作用。运用得好,可以成为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加速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平台;运用得不好,也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策源地。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多元化。网民言论中,既有正当的利益诉求、积极的意见建议、合理的情绪宣泄,也有借题发挥、牢骚怪话、偏激言论,对此,只有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才能化弊为利,发挥其优势与作用。
从管理层面来看,既要让网民在互联网上自由地参与和表达,又要建立一定的规则进行限制,这个限制是什么呢,就是法制。从现阶段来说主要是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第一,要发挥我们的主流媒体的建设,起到引导作用。第二,要加强网络的监督管理,倡导文明上网的风气。第三,要加强网络立法。网络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网民政治参与的非规范性,迫切需要网络立法加以规范。我国已颁布和实施的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部分条文已明显滞后,只有更新网络立法,才能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络民主有序发展。
从网络民主发展方向来看,网络只是手段,民主才是目的。无论是网络问政、网络议政还是网络执政、网络施政,所指向的均应是民主。探究我国公民钟情网络民主的深层次原因,与我国其他民主形式发展不成熟、不充分有直接关系。在网络民主这一形式之外,要重点研究的是我国民主制度的成长与成熟。网络民主需要跨越初级阶段,其他民主形态同样要积极发展,不断创新。
公民有序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协组织要适应形势,积极探索民主发展新机制。对待网络民主不妨给与更多的包容性,在今后工作中可以逐步吸纳一些具备一定网络支持率和代表性的网民进入政协委员界别,逐步引导网络民主进入协商民主的主渠道,通过两者的良性互动,激发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新活力。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只有以更平等、更开放、更尊重的心态对待网络民主和民意,把网络民主的时代特色和技术优势有机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格局,才能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