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浅析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互相促进
发布时间:2011-06-30 来源: 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次字体:【
孟 建 新

 

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精辟阐述了正确处理我国政党关系的四个原则:“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是新时期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一、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实际状况和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基于执政党、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实际要求,将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紧密衔接起来,相互镜鉴、相互促进,这是非常必要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多党合作是中共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也决定了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是中共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奋斗目标;巩固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利益。特别是中共执政过程中,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不同于西方反对党和在野党,它不是以争夺政权为目的,而是自觉维护中共的执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参政党的参政能力越强,中共的执政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加强中共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如果不能相应地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需要。

2.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我国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的地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同时,由于我们的执政地位,我们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习气。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通过决策的民主化达到决策的科学化,这是衡量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发[2005]5号文件十分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这为参政党参政议政提供了充分的民主渠道。因此,切实加强参政党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

3.中共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需要体现在依法执政能力的提高,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向政策与法制并重。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推进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各项权益,保证人民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支持。执政党要将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制定,执政党的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之内。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就是要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政府管理行为的规范、公正和透明;保证按照程序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保证切实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等等。因此,切实加强参政党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执政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二、当前参政党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由于一系列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当前参政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有一些还比较严重,亟待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予以最终、彻底的解决。否则,参政党建设就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执政党、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也就无从说起。

1.组织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一是中共对无党派人士的高度重视,使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面临困境。目前,各地、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无党派人士作为一个界别参与政治协商,致使一部分无党派人士对加入民主党派的热情不高,认为这样进退自如,组织需要时可以作为“空降兵”去担任某党派的领导;二是大学生加入中共的人数越来越多。据对市区5 所高等院校统计,在近四年里,毕业生中中共党员约占13%,且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若干年后,民主党派的后备干部就成大问题;三是基层领导干部对党派的意 识淡薄。有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优秀人才加入民主党派不支持,千方百计加以劝留。人才资源匮乏已影响到民主党派的可持续发展。

2.后备干部缺乏实战平台。中发[2005]5号文件指出:“要着眼于多党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党外干部”。但事实上,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部门领导其职数的“硬指标”都难以达到,如司法、教育、卫生等部门。而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各级各部门实职领导的位数也不多。以绍兴民进为例,现有会员372 名,在政协机关担任副处以上职务的为4名,占1.1%;在政府机关担任副科以上职务的为5名,占1.3%;在学校担任校级领导的有12名,占3.2%。这一状况在各民主党派市委会中属于中上水平,有的党派情况更加严峻。党派后备干部数量、结构和素质与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

3.政府机关中民主党派成员被边缘化据了解,有的政府机关“一把手”不让副级党外干部查阅重要的党委文件,不让其参加单位的人事讨论;机关组织的党支部活动,党外干部例外,使已加入民主党派的党外干部非常孤独;单位内部民主党派干部的职位安排也往往受到诸多的限制,如办公室、政治处、计财处等重要处室就难见党外干部的“影子”。

4.参政党党建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中共在近六十年的执政生涯中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党建理论体系,参政党党建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她的性质、地位、职能的定位在中发[1989]14号文件颁布后才逐 步明确,期间才不过20年时间。参政党理论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还不够系统、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丰富的空间。对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机制与规律的探索也刚刚起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提炼,上升为理论。

三、几点思考

    有鉴于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方面的看法: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改进执政党领导方式并重。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作为参政党必须明了:共产党在政党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走向独立与富强,这个领导,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参政党只有自觉接受这一领导并自觉遵循这一政治准则,才能形成共存、共生、共荣的政党政治格局。作为领导党,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地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作过阐述和强调,他说“所谓领导权,不是一天到晚地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行为,说明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高,不能保持先进性,要有效地实行对我国多党合作的领导是不可想象的”。

2.加大制度机制建设与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并重。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发挥参政党的职能作用,落脚点是辅佐执政党执好政。为此,应逐步将多党合作制度从党的规范性文件的层面上升为国家法律的高度,在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宪法地位的基础上,建立这一制度的宪法框架,在宪法中设专节予以规范,并建议以党中央颁发的三个多党合作文件的基本框架为基础,在适当的时候颁布《多党合作法》;同时,应加大多党合作的配套性机制建设,诸如建立健全现行政策措施的落实机制、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政治协商机制、执政党与参政党互相监督尤其是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机制以及“三个参与”的机制,等等。要通过加强法律、制度、机制建设,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参政党的职能作用。

3.执政党营造和谐宽松的政治环境与参政党树立“和而不同”的履职理念并重。和谐宽松的政治环境,对于促进执政党与参政党互相建设至关重要,政党关系的和谐,对于维护良好的政治环境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谐宽松政治环境的建设,执政党是主导,是关键。作为执政党,要最大限度地增强多党合作的包容性,坚持尊重、维护同盟者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要真正显示和体现“接受民主党派监督”的真诚态度。作为参政党,为了一个与执政党相同的战略目标和历史使命,应该努力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坚持“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摒弃“同而不和”的小人之气,以挚友、诤友的心态,树立以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讲“不同”的话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理念。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从参政党价值看,它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敢说真话,以“不同”来促“和谐”,若一味地附和,一味地唱赞歌,一味的报喜不报忧,参政党就没有存在价值;从参政党职责看,就是要在“和合文化”的旗帜下,以辅佐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出发点,以国家稳定,人民利益,人民幸福为目标,敢于并善于发出“不同”的声音。从执政党要求看,当然希望从参政党那里“听到不同的声音”。“不同”是参政党的“特色”,这一特色是不能丢的。

4.加强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与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并重。加强多党合作理论 研究,是执政党与参政党共同的责任。当前,无论是执政党或是参政党都要在“和合文化”的大旗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有益成果,努力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体系。作为参政党,更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是因为,在新时期,参政党肩负着更加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参政党新一代领导骨干已成为各级领导班子的主体,党派成员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社会环境将进一步呈现出开放性与多样性特点,民主党派的价值观点、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趋势。当此,民主党派如何继承并弘扬老一代领导人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和衷共济、肝胆相照的优良传统,如何在思想上与政治上巩固多党合作的基础,如何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点,焕发出党派活力,如何在改革深化,社会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加强对成员的政治引导,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参政党加强理论研究,加强自身建设。参政党应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参政为民的能力,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