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柏 生
协商什么,选什么人协商,什么时候同谁沟通协商?是协商中必须要遇到的问题,也是协商的要点问题。把握与否、运用好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笔者认为,协商民主应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一、选准议题决定着协商成败
协商民主,范围很广,无所不包。但政协有组织的协商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宜过多。因此,议题的确定是搞好协商的关键。如何选准?主要把握产生途径、遵循原则和切入方式三个重点。
1.产生途径。党委政府交议题和政协自选议题是议题产生的主要途径,这就要处理好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系。一方面,作为党委政府应克服协商的计划性不强等问题,充分利用政协的大平台,把全社会的重大决策、重大问题纳入政治协商的决策程序,主动向政协交议题;另一方面,作为政协自身应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和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政协独特的优势,选择有代表性、影响面大的内容,通过会议协商、专题协商、议案提案等多种形式积极参政议政。除以上两种主要途径外,还应积极探索通过沟通产生议题的途径。对虽不是大事,但事关大多数人利益、涉及多个部门、影响社会稳定等一些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后,选择一个主题作为议题,用行政咨询会、民主恳谈会等不同形式进行专题协商。
2.遵循原则。一是大事原则。对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决策,通过民主协商的途径参政议政是份内的职责。这些议题,都事关同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事关当地的长远发展;二是民意原则。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发挥桥梁作用充分协商是应尽的义务。这些议题,事关百姓的民生、民意、呼声,事关全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三是和谐原则。人民政协结构之广泛、界别之多、代表性之全,位置相对超脱,是任何其他组织都无法比拟的。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处理亟手问题、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是应承担的工作。
3.切入方式。对于策划者来说,切入方式是否得要领十分重要。应做到:一是议题虽大切点要小,避免全而空,议不到要害上。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二是范围虽广切口要准,避免泛而滥,议不到点子上。应紧贴中心、抓住主题;三是内容虽多切题要紧,避免松而虚,议不到调子上。应不拘形式、注重实效。
二、选对人员决定着协商质量
选择参与者通常根据议题的性质、范围、内容等情况来具体确定,并受到参与资格、人数、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不管任何情况,可以肯定的说,参与协商的人员素质高低、责任意识、重视程度与协商质量是直接相关的。因此,这就派生出策划者如何选人和参与者怎样履职的问题。
1.策划者选人。在选人环节上至关重要的是选好人和选对人。选好人就是选有能力者,选对人就是选准对口者。能力欠缺者,因受水平限制免为其难;有能力者,如不对口,尤是隔行如隔山难以施展本领。
(1)按规定操作。对参与资格有明确要求的按规定执行。如通过政协全会、常委会议、主席会议、政协提案等形式进行协商的,具有资格限定,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但反过来又说明把握委员入口关之重要。因此,政协党组、组织部和统战部要密切配合共同把好关。既要从委员个人素质分析考虑,又要考虑委员中领导干部、党派团体、专家学者、各界群众的代表性和比例问题。
(2)视情况而定。对参与协商虽有一定资格限制,但又没有原则规定的可灵活掌握。如利用专题协商、行政咨询、座谈交流等渠道进行沟通的,策划者可根据协商议题的需要,视情灵活择定由哪些人员参加。掌握的原则:一是把握领导干部与一般委员参与的比例问题,确保充分表达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包容性更大;二是把握专委会与界别的关系问题,政协的特点在界别,优势在各委的专业人才,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各类精英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优势性更强;三是把握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与委员主体的作用问题,确保各组成单位及委员个人都有顺畅的表达渠道,代表性更全。
(3)据内容创新。为扩大委员和公民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反映各界群体的意愿和要求。如采用公开听证、协商对话、媒体讨论、决策咨询、精英吸纳等载体进行交换意见的,策划者应托展思路,不断创新。凡政协组织的,在不违反原则的前题下,尽量扩大协商的范围。虽不是政协组织,一些是明确邀请委员参加、一些没有作明确要求的,作为政协的策划者都应主动沟通,尽可能为政协委员、各社会群体和阶层提供平等的、更多的协商机会。特别是在协商相关民生问题时,更应邀请市民代表参与。如居民代表列席全委会傍听、群团组织及委员列席常委会和主席会议建言献策、专家学者参加行政咨询和决策论证、基层委员和普通百姓参加民主恳谈会和价格听证会等做法,都要积极探索和大力提倡。
2.参与者履职。参与者要意识到有时并不只是代表个人,甚至代表一个党派、一个团体或一个界别。每一个参与者要珍惜协商机会,要想发表真知灼见,要想提高话语权的份量,至少要做到:
一是认真调研。参加协商就需要发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未经针对性的切题调研,即使夸夸其谈也不着边际;二是现学现用。学习在于平时的道理没有错,但平时不可能就把需协商的内容都学好。再加协商的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专业性和政策性。因此,协商前阅读协商议题材料、熟悉有关文件政策、学习对应的专业知识、收集相关的参考资料,这种“现学现用”的招数,绝不是临时抱佛脚。可想而知,一个连协商材料都事先赖得看的人,能履好职吗?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参与者通过走访、座谈、民意调查、开通网上“博客”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在协商中,既要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又要如实反映征求到的群众呼声。特别是以党派、界别等身份出席的,一定要将本系统集体形成的意见表达清楚;四是言简意明。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协商,强调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若对协商问题没有自己深刻的认识,缺乏专业水准和应有的论证分析,那么自己的话语权就会大打折扣。协商中要力避说空话讲套话,做到既有明确的立场观点,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既有严密的逻辑条理,又有足够的实例佐证;既有原则的大意表达,又有数据的量化分析。一句话,就是尽量长话短说、直奔主题、言简意明。
三、搞好沟通决定着协商效果
协商任何一件事情,匆促上阵,缺泛沟通,其效果肯定不佳。协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协商双方的相互沟通,含有双向交流和互动的成份。沟通的过程,既是协商的前凑,也属于协商的范畴,协商需要沟通,沟通能促进协商。政协的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协商交流、力求达成共识,也可求同存异,提倡理解包容,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益的共存共享共赢。如果沟通工作没有做好,协商也很难达到效果。主要做好以下几项沟通工作:
1.协商前的沟通。此阶段政协要做好两项沟通工作:一是与同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协商的议题、方案,协商的内容、重点,需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预期的效果等问题和会务的保障、材料的送达等事务性工作进行磋商。二是与参与协商的党派、团体、委员及被邀请的列席对象进行通气打招呼,将协商的主题、方式、要求等事项提前预告,有时也可对个别参与者授意发言的侧重点。但沟通的内容须请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最后敲定的为准。
2.协商时的沟通。这是指参与者之间实质性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沟通,也是指心灵间的沟通、协商间的沟通。因协商的内容、协商的形式等不同,反应到沟通上也有所区别。如果大家都抱着真诚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多从大局考虑、多作换位思考,其沟通程度一定会大幅提高。以下是参与协商者提高互通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共识原则。协商是一种交往形式,也是一种沟通形式。通过协商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是协商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协商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平等原则。平等才能真诚协商,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协商环境。协商民主倡导通过平等对话共同协商的方式,所有的参与者在地位上一律平等。
——存异原则。不同利益集团或群体要达到绝对意义上的共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站位不同、代表的角色不一样,协商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常有的事。异议主要有合理、不合理和含有合理因素三种。对正确的要吸纳,对错误的要宽容,对含有合理因素的要区别对待。求大同存小异是政协的一贯做法,在共识的基础上允许存在异议,没有必要追求完美的高度统一,反而适度保留一些不同意见,更有利于领导者清醒决策。
——互谅原则。协商双方不应成为对立矛盾,大家应互相谅解,多作换位思考。只要大的原则没问题、主流是一致的,对一些细小枝节,不宜过于纠缠。以大局为重,作一些高姿态,彼此该宽容的则宽容、能妥协的则妥协、可谦让的则谦让。
——共赢原则。协商的过程是互相提供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共识的过程,最后达到共赢。我国协商民主体现了多元兼容、互惠双赢、和而不同的政治理念,颂扬的是博弈而不争斗,辩论而不内耗的精神。虽然协商不可能彻底消除不同意见,但协商可以找到更多的共识基础,共识的越多,共赢的也就越多。
3.协商后的沟通。一是及时把协商形成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后报送有关单位和部门;二是密切关注协商结果的反馈意见。要克服只协商不反馈、重协商轻反馈的现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恬恬是反馈工作做得欠缺,而委员、百姓正好关注的又是协商结果的抓落实问题。因此,在对协商结果还没有建立起十分完备的反馈监督制度之前,对没有及时反馈的,可采用提醒的方式进行督促,对重要内容的协商,可采用专题会议、专项视察等形式进行跟踪督查。三是将落实反馈意见及时通报给有关单位和委员,对涉及公共决策和民生的还要向全社会通报,这也属进一步沟通的延伸。反馈工作应以被协商单位为主,也可视情通过政协的渠道进行反馈。可采用单独交换意见、会议通报、信息简报、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灵活反馈。
4.反复沟通。一些重大政策出台的议题,一些敏感焦点的民生问题,可能一次协商难以解决,需要多次重复协商。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全社会关注的;对协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有必要再次进行协商的;群众呼声很大、影响社会稳定的。通过多次协商,博采众长,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化解矛盾。
在把握以上协商民主三个要点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出现三种偏向:一是防止协商的随意性。有的想协商就协商,想什么时候协商就什么时候协商;有的把领导出席会议看作协商;有的以通报代替协商等等。临时性、随意性的低水平协商活动应尽量避免。二是防止协商形式的僵化。协商民主其实是一种话语民主,仅限于政协的“会议协商”是远远不足的。应不断探索网上议政、委员约谈、民意调查等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多种层面的对话和沟通。三是防止协商过程中出现冷场和情绪化。一方面,要有意识的事先按排一些人作重点发言,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以防冷场;另一方面,对一些争议较大的议题,虽然不争是非不清、不辩曲直不明,但要引导大家保持冷静的头脑,摆脱感情色彩,摒弃个人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