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纵横
绍兴大吉买山地记刻石
发布时间:2011-07-15 来源: 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次字体:【
梁少膺 

 



《大吉买山地记刻石》(以下简称刻石)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富盛镇乌石村跳山东坡。东汉建初元年(76)刻,隶书。石刻上额“大吉”两字,因记录当时的土地买卖实况故名。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集刊》收入;清杨守敬《寰宇贞石图录》缩印收入。


刻石凡二十二字。据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拓本高四尺五分,广五尺五寸。”“字径七寸至尺余不等”。分上下两列,上列竖书“大吉”两字,下列分五行,行四字。曰:“昆弟六行,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关于刻石文字,历史上的几种文献曾有过误记。如万历《绍兴府志》载:“土人传为钱武肃王微时贩盐遇官兵,跳避此山,壁上书‘大吉’字。”又《越中杂记》载:“吴越武肃王书,‘大吉’字,在府城南三十里跳山石壁上。”当时《绍兴府志》与《越中杂记》的编撰者或许没有去刻石现场作实地勘察,以至会出现这种以讹传讹的现象。清人杜春山历尽岁月,遍访越中金石碑牌,而著《越中金石记》,纠正了上面的说法。云:“是刻在会稽跳山,郡城东南五十里。万历《绍兴府志》云,土人传为钱武肃王微时贩盐遇官兵,逃避此山,壁上书‘大吉’字。考山名不见于嘉泰《会稽志》。”“癸未仲夏,余偕兄尺庄觅先世葬地,偶憩兹山。其石高不及二寻,迤逦围十余丈,色黝然而黑。土人云,有字在石趾,剔除苔藓谛视,乃东汉人题记,为历来金石家著录所未及者。”阮元《两浙金石志》云:“石刻近为山阴杜氏所获,盖当时买地券文也。”清道光三年(1823),杜春生等人于刻石左侧刻“获石同观题记”。文曰:“后一千七百四十八年,道光癸未,南海吴荣光偕仁和赵魏、武进陆耀遹、山阴杜煦、杜春生获石同观。”楷书,凡五行,行八九字不等。旁有“退书”两字,楷书,径七八寸,不知何代所刻。据杜春生《越中金石记》,“当亦非唐以后者”。



买地券是为死者购买阴宅、冢地的凭证。在东汉时期,买地券属于一种土地财产所有权的标志。它仿效日常生活中的民事契约,记录了买卖双方,地价、地的四至及中人等内容,表现了完整的法律程序。买地刻石则相当于后代的地界石,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的文书契约改用石为材料予以体现。马衡在《中国金石学概要》中把它称作“真券纪实者”。据《八琼室金石补正》载,四川巴县出土西汉地节二年杨量买山刻石,文曰:“地节二年□月,巴州民杨量买山,直钱千百。作业□子孙永保,其毋替。”此刻石内容与本文的大吉买山地记刻石类似,简约明了。而多数买地内容按年、月、朔旦干支、日序及日序干支的排列顺序书写,另还记有墓主姓名、年龄、死亡年岁、职官、郡望、宅地来源、四界面积、土地价值、交割日期、券约见证等等。至于太康六年(285)的曹翌买地券上还附有奴婢、衣物清单;永明三年(485)的刘凯买地券、南京西善桥南朝买地券券首还追述家世,则视为特例。



买地券因被视为刻写草率、内容鄙俗,故其书法价值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或许是汉代刻石中的一大憾事。就现在所见材料,买地券分石券、铅券和砖券。因年代不一,刻工殊异,书法风格当然有别。一、篆隶并杂。仅见于东晋朱曼妻买地券。虽属篆书,但不经意间却夹杂着书笔意,极类似于《天发神谶碑》,方转方折,字势雄伟。二、隶书。如曹翌、徐林买地带。古朴奇巧,波挑明显,隶意甚浓。本文大吉买山地刻石,可谓与汉隶有一脉相承之关系。三、楷书。有天册元年(275)肖整、李达、徐逼等买地券。带行意者,有元嘉十九年(442)秦僧猛、何靖买地券等。梁天监十八年(519)覃华买地券,风格秀逸,浅条流畅,已接近行书。


买地券往往信手而写,它不像墓志书法那样谨严规矩,但也不像砖文任意潦草。故而意趣横生,率意奔放是其特点,是研究当时民间书体的重要资料。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说:“摩崖者,刻于崖壁者也,故曰天然之石”。摩崖刻石,除了字形较大,还因天然崖岩有裂缝、石筋的存在,书刻时须作揖让,行文多参差不齐,往往字的大小由之,长短广狭错落欹斜。如《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杨淮表记》等等,造化与人工之伟大,相得益彰。买地券刻石置于墓葬之处,因势利便,不可能是在断崖绝壁之上。相对而言,其崖面较好,书丹、镌刻容易。虽经过千百年在自然中风霜雨雪的侵蚀剥落,但还是清晰易辩,神理分明。大吉买山地记刻石就是其中一例。即是刻在一块非常完整的崖面上。它和上述的这些摩崖刻石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之外,表现的更是一种安祥、朴厚的精神风格,同样信人惊诧叫绝。



大吉买山地刻石虽属隶书,但也杂以篆法。风格有别于当时或峻利方厚,或恣肆奇纵的碑刻。书写者心态超然,运笔舒缓,其线条和形体肯定、沉稳,不露锋芒,一提一按,一顿一挫,都藏匿于笔痕之中。通观全文,横画收剑,最能体现隶书的特征之一的波挑,往往都施于最后一笔——捺笔。如“六”、“人”、“共”、“地”、“元”、“造”、“冢”等字(以现代汉语的书写规范,本文刻石中“六”、“共”最后一笔为斜点,“地”、“元”为竖弯钩。而以江代隶书的书写习惯则为捺笔)。短促的横画、竖画,则施以粗笔。如“第”、“山”、“初”、“年”。转折处,不抛筋露骨,种种迹象表现其隶书体式在笔画运作的过程中采用了篆法。如“第”、“买”、“初”等字。表现出了新的个性。从这里看出,书写者于书法意识上的领悟。


再从每一字上去作分析。“昆”字体态方整,紧密严谨。“第”字圆浑,转折处皆有起落提挈,充分表现了毛笔的书写性。“六”字的一捺,极类似写经。“买”、“初”展示了一种混钝未开,大朴不雕的意趣。其他如“共”、“地”、“远”、“元”、“年”、“造”、“此”、“冢”、“万”、“钱”等字,粗壮圆浑的线条,造成了间架结构的稳重阔达。敦厚的字形,让人感到积字内的深沉、雍容、华滋、静穆、气和、遒劲的风致。


西汉隶书,如《五凤二年刻石》、《莱子侯刻石》,线条洒脱,舒展自如,风格雄浑朴茂,凝重简率。东汉刻石,如《杨淮表记》,天真毕露,笔力劲健,点画丰筋力足,拙稚多趣。大吉买山地记刻石不涉险奇,无丝毫怪诞,意态不同于同一时期的东西,点画圆而不滑,线条壮而不肥。这种风格的出现,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再者,本文刻中有几字的笔画划出了省略。如“第”、“造”、“冢”、“直”(通假)等。这也是一个特别的现象。


刻石均是大字,在整个西汉乃至东汉的刻石当中,在字的大小上能与之抗衡者几乎没有。北朝时期的泰山金刚经和四山(尖山、铁山、葛山与冈山)摩崖亦为大字,书风一致,气势豪迈,后人认为是安道壹所书。具体分析,泰山金经和四山摩崖以圆笔为主,结体开张,行气贯通,整体上有平稳简洁,浑穆含蓄的艺术效果。本文刻石也圆笔为主,博大凝重,朴厚圆润。笔者以为,它与泰山金刚经与四山摩崖存在气息互通之处。虽聊聊几字,但给我们的却是雄伟的艺术感染力。大吉买山地记堪称汉代刻石书法之珍品。


大吉买山地记刻石在书法艺术上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面貌,给予人们可借鉴之处甚多。它不仅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作为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诸如在书写方法、工具、体势及与当时其他摩崖石之关系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