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国忠
《全唐诗》尽管收罗宏富,可女子的作品却很少。但是有一位越州女子的诗歌,我们却可从《全唐诗》中读到六首之多。这位越州女子就是中国戏剧史上知名的人物刘采春。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唐代歌伎,越州(今浙江绍兴县)人。伶工周季崇妻。与薛涛、李冶、鱼玄机并称唐代四大才女。她是参军戏女伶,史籍中称她“善弄陆参军”(唐人“弄参军”亦谓之“弄陆参军”)。参军戏本是一种调笑性的诙谐剧,演员都是男子。刘采春以一女子演参军戏,这在唐代已属罕见,同时她又打破了参军戏一味以言词相戏弄的旧形式,而以歌唱加入表演。据说她的嗓音婉转动人,歌声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不绝。她不但善于歌唱,还会自制歌词。在江浙一带名声很响。
诗人元稹对刘采春极为赏识。元稹喜同女诗人唱酬和交往是出名的。据说他除了同当时的名诗人薛涛之外,与刘采春也有过一段因缘。刘采春的诗虽不及薛涛,但容貌的艳丽和举止的秀媚却非薛涛可比。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元稹以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的身份被派来浙东,正好遇上刘采春随丈夫周季崇及其兄周季南自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赶来浙江。这位风流文士马上把旧情人薛涛抛至脑后,和刘采春演绎了一段长达七年的“卿卿我我”。元稹曾在酒后题诗说:“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同僚卢简求看到后同他开玩笑说:“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鉴湖春色耳。”所谓“鉴湖春色”,即是暗指刘采春。可见当时人是把他们两人当作情人看待的。唐人范摅在《云溪友议》中记载了此事:“有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篇咏虽不及(薛)涛,而华容莫之比也。元(稹)公似忘薛涛,而赠采春曰:‘新妆巧样画双蛾,慢裹恒州透额罗。正面偷轮光滑笏,缓行轻踏皱纹靴。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最使元稹迷恋而为之心醉的,不止是采春的“新妆巧样”,而是莫过于听取她轻摇檀板,唱一曲“恼人肠断”的《望夫歌》。
《望夫歌》即《曲》,这是刘采春最拿手的一组歌曲。唐人范摅在《云溪友议》中说:“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为当代才子所作。”看来,刘采春只是《曲》的歌唱者,不一定就是创作者。胡应麟《诗薮》就曾指出歌词“工甚,非晚唐调”,并说:“今系采春,非也。”此曲的作者是谁,不妨存疑。但《全唐诗》是把它归入采春的名下的,一般人也都当是她的作品。据《全唐诗》所录,《曲》共有六首: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其二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
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
其三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其四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其五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其六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古楼名。范摅《云溪友议》自注:“金陵有楼,即陈后主所建。”“”一词大约是方言。方以智《通雅·乐曲》中说:“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意。此曲辞意真切,声调凄苦,用曲演唱的《望夫歌》,适合商人口味,在商业发达、商人聚居的江浙一带风靡一时。这些歌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商人长年在外奔波的辛劳,更倾诉了在家留守的商人妇的无限离愁别恨。因此,刘采春的表演很能感动市民观众,每当她唱起《望夫歌》,妇女与商旅莫不凄然下泪。有人认为,《曲》“辞意浮荡,是妓女声口”,这是有失偏颇的。
《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也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
尤其难得的是刘采春有一个优伶之家,她的丈夫周季崇、丈夫的兄弟周季南、她的女儿周德华,都是职业优伶,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家庭戏班。这个戏班在唐代越州、扬州一带频繁演出,声名远播。刘采春的家庭戏班能在唐朝出现几乎是个奇迹,而刘采春以歌曲演参军戏,在戏曲发展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第一编第二章《戏曲的形成》说:“陆参军的主角曾经以曲唱过《望夫歌》,这种歌虽不是叙事的,却开辟了参军戏中唱曲子的先例。”这里说的“陆参军的主角”,正是唐代女伶刘采春。任半塘在《唐戏弄》第一章中称刘采春一家是“民间流动戏班之代表”。
刘采春的女儿周德华,据说也象她的母亲一样善歌,又能自制新词。《云溪友议》中说:“湖州崔郎中刍言,初为越副戎。宴席中有德华周氏者,乃刘采春女也。虽之歌,不及其母,而《杨柳》之词,采春难及。崔副车宠爱之异,将至京洛。后豪门女弟子,从其学者众矣!”周德华有《杨柳枝词》曰: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于情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好一幅春江送别图。此诗通过回忆、对比与联想,诉说着离情的无限悲苦,文字平白如话,情意缠绵,格调清新。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有“晚唐绝如‘清江一曲柳千条’,真是神品”及“晚唐绝‘清江一曲’为冠”的评价。清人施闰章也很推崇这首绝句,在《蠖斋诗话》把它举为例子,认为它属于“一口直述,绝无含蓄转折,自然入妙”之类,并且评论说:“此等着不得气力学问,所谓诗家三味,直让唐人独步。”在唐人绝句中,这首诗算得上情文并茂、妙造自然的上乘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