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锦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逐步由计划向市场机制转轨,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全市银行达30家,存贷款金额分别达到5510亿元和4463亿元,实现利润131.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48%。在全球经济复苏不力,银行准备金调整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大背景下,绍兴能够保持如此快的高速增长实属不易。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其职能融通资金、信贷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一、当前我市金融业发展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
银行与实体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互联体。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两者之间的经营和发展出现两种不同的趋势,银行业利润整体保持高速增长,各项数据非常靓丽;而实体企业因融资成本过高,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举步维艰,政府部门应予高度关注。目前我市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银行存在着乱收费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银行业的发展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发展,但目前金融体制改革尚未达到充分竞争的程度,企业与银行业的地位不平等,由此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使得一方拥有绝对的定价权,另一方却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两者关系极不平衡。首先是贷款利率暗升。目前国家对银行的贷款利率,采取基准+上浮的结算办法,近期银根紧缩,国家对银行存款准备金保持着更高的比例,被调查的企业贷款利率,普遍比上年同期上浮5—10% 左右,部分高达30%。周转困难的企业存量流动资金少,对银行存款回报低,收取的贷款利率更高。二是变通收费严重。银行业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业务经营结构,通过为服务对象优质服务,收取合理的中间业务收入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目前国家将信贷规模紧缩后,银行通过缩减贷款,不断调整客户,使得部分企业前几年用高额信贷投入的项目,资金运转困难,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达到渴求的地步;有些银行下属经营单位,为完成中间业务考核指标,将中间业务收入采取形式多样的变通,无形之中增加企业财务成本,如向企业收取的小额贷款咨询费、财务顾问费、中间业务手续费等不合理收费;有些银行信贷员与企业协商贷款利率时,增加附加条件;有的在协商贷款利率时将其中一部分上浮变通为咨询费、顾问费。但这些灵活变通“合理地”绕开了违反《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的红线,企业为解决资金链问题只能“口渴喝腌菜卤”,有苦说不出,这种“越贷越穷”的不良实体经济运行环境亟待改善。
(二)银行对企业贷款回报要求过高,额外执行“潜规则”。银行贷款指标是以存款规模为基础,各银行吸储存款,保持每年一定的增长幅度,是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几年绍兴新银行发展较快,全国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来绍设立分支机构,吸储竞争十分激烈,加上日益丰富的金融理财产品,存在各种着高息揽存的现象。大多数银行把吸储的目光转向弱势的信贷企业,往往在贷款协商时附带吸储条件。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银行要求大多数贷款企业存贷比例高达50—150% 之间。诸如:一是多贷少用。银行要求贷款企业超额贷款,账面留存资金,保持一定的结算余额,承担多贷资金的费用。二是增加承兑保证金。银行要求所贷企业部分或全额开出承兑汇票,用保证金作为银行存款,企业原本现金付款办法,改用承兑汇票支付,又得承担相应费用;有时承兑汇票付不出,资金紧张时,只能通过银行贴现或企业之间相互转让贴现,又会增加一定的手续费和贴现利差。如今年一月份承兑汇票私下贴现竟高达7%左右,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三是社会揽存付费。贷款企业为完成银行提出的存贷比例要求,目前有些企业委托社会中介人向单位、个人揽存款,企业因此付出每万元存款年补贴200—500元不等的揽存贴息,企业为继续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根本无法抵制不合理的贷款回报要求。上述“潜规则”都是暗箱操作,增加了有关部门监管的难度。
(三)有限资金随民企趋利性投资重点外移,加剧本地信贷资金的紧张。这几年政府部门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地企业对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少重点骨干企业对外投资短、平、快、高收益的项目超过本地规模。从国家宏观层面和企业自身发展要求,企业在哪里发展都一样,但国家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税收征管采取属地征收,民营企业对外扩张过快,将逐步影响和制约市级财政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对外投资所需的资金,更多的是通过本地银行的借贷,贷款项目资金移花接木,在国家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借贷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区域内资金存量有一定的局限,而有能力向外拓展的企业一般属于优质的信贷企业,向银行借贷相对容易,而监控资金流向客观上存在难度,用本地贷款指标用于对外投资,加剧本地信贷资金的紧张,对我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区域性银行利润分配机制,造成本地资金的流失。2011年度在我市设立分行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工、农、中、建、交五大分行,合计利润高达77.94亿元,按照现行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准则规定,各分、支机构当年实现的利润,应汇集到总行进行税收清算和利润分配,除了部分参股股东进行了股利分配,回流资金外,本市设立的区域性以上银行每年上交外地总部利润,流失区域资金近百亿元,相当于去年绍兴地方财政收入40%多的资金,加剧区域资金的进一步紧张,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不可低估。
二、对策和建议
企业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银行更需要企业的发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银行业除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也需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共度难关。我们是放水养鱼,还是竭泽而渔?如果银行业不顾借贷企业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一味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可能潜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造成银行坏账大量的集聚,产生的将是银企双方的损失。为此,提出下列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一)加强对银行业收费和贷款回报的执法检查,降低企业不合理财务成本。当前企业对银行不规范收费,敢怒不敢争。据调查的情况,一要增强监督部门人员配置,加大执法力度。建议政府金融、物价部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暗访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对违规收费行为课以重罚,严肃执法纪律,加强执法力度,规范银行业市场经营秩序。二是建立银行违规收费行为的举报监督网络。由金融监管部门定期向各银行信贷企业以无记名方式填表,确认银行贷款利率以外向企业收费或摊派等增加财务费用的违规行为。三是建立金融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规范金融业不正当竞争行为,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规范银行收费行为,严厉打击社会中介人员高息揽存行为。四是合理调整企业贷款期限。目前银行对企业贷款多以短期为主,缺乏对一些企业转型升级所需长期投资的资金扶持。据调查,许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在3个月至一年之间,但“短贷长用”现象很普遍,造成企业频繁还贷转期,影响资金周转和融资成本。建议适当放宽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时间需求。同时,金融管理层要积极探索贷款期限到期后自动展期办法,减少中间环节产生的不合理费用,提高信贷资金的利用率。
(二)加强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控,盘活存量信贷资源。银行现行信贷政策实行信贷资金专款专用,而更多考虑的是贷款的风险程度,对优质企业给予“锦上添花”式的贷款授信。企业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有的选择参与虚拟资本高风险投资,有的参与小额贷款公司股份,有的甚至民间资金拆借等。而一大批需要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急需信贷资金的支持,因近期企业转型,对银行回报贡献低而未得到有效的信贷支持,甚至降低授信额度造成贷款困难。建议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开展授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出台限制高额贷款企业从事非主业的虚拟资本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参股、动用巨资参与外地房地产开发等相关政策规定,盘活存量信贷资源,使有限的区域信贷资源用于及时解决本地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促进银行业规范发展。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一是规范新银行准入门槛。调高入市银行运营资金比例,实现利润按比例返还分支机构,增加运营资金。二是重视和关注各金融机构对绍兴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鼓励银行引进外部资金,增加信贷指标,消化不良资产,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募捐,承担小额结算服务和免费项目等。三是规范金融服务的各项收费。通过金融行业协会自律机制,相互监督违规收费,降低贷款回报,不得以贷转存、不得转嫁成本,自觉接受社会行风效能监督。四是政府部门要协调资金、项目优势资源的分配。政府部门存款资源要与各银行扶持实体经济和社会贡献度相衔接,充分考虑银行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实现政策倾斜,重点扶持本地银行的发展。从4月1日起,银行新版服务价目表开始实施,这仅仅只是明码标价第一步。重点在于整顿银行业收费秩序,取缔不合理收费项目,严厉查处非法违规收入,减少银行收费种类,减轻服务对象负担,更好地发挥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大众的金融作用。建立科学化、系统化、长效化的企业帮扶机制,全力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