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国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是党中央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得出的论断,也是对当前实体经济发展艰难,产业“空心化”,“去实业化”现象的积极回应。绍兴经济要实现率先发展,做到“稳中求进”、“积极有为”,就必须研究解决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固本培元、提升发展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实体企业成本上升,竞争压力难以消化。实体企业面临着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当前突出表现为“两高”、“两难”,即生产经营成本高、税费过高,融资难、招工难。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土地征用、商铺租赁等费用持续上涨;企业涉税、缴费项目多,社会保险负担较重;银行贷款覆盖率低,利率上浮幅度大,而民间融资的成本则更高;用工结构性矛盾导致企业招工难,不仅技工“荒”,普工也大范围短缺,个别行业、部分企业出现了“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两高”、“两难”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与宏观环境不相适应的是: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获得“话语权”,难以消化上下游叠加的压力,很难抵挡高成本挑战。
(二)投资炒作盛行,虚拟经济发展过度。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游资”、“热钱”横行,投资炒作盛行,使得虚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走向负面。这种负面影响,一方面在于虚拟经济热衷的不再是切实解决实体经济的困难,而是如何通过资本平台和金融工具创造自身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股市圈钱、楼市暴涨,让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无心恋战”。“自己辛辛苦苦办企业,还不如买一套房来钱快”,大量实体资本转向房地产、股市等领域进行投机炒作。缺乏理性、没有节制的投机炒作,只能产生经济泡沫,扭曲正常的市场秩序,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三)实业家风光不再,企业界心态浮躁。当年曾被视为商业偶像的李·艾柯卡、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等实业家不再是潮流之选,巴菲特、索罗斯成为新的崇拜对象;不少以实业起家的企业家在虚拟化、资本化的大潮下急速转身,向往成为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投资家。人们看空“实业”,专心实业反倒被打入“落伍”行列。企业家实业精神消退,呈现“赚快钱”的浮躁、急躁心态。
二、巩固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更加突出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国际经验看:英国因为“食利”丧失强国地位;日本因为实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房地产泡沫化挖空了国家经济;美国因虚拟经济过度导致实体经济萧条,引发占领华尔街运动。然而,德国经济却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依然欣欣向荣,其根本原因就是注重实体经济发展,确保经济增长始终具有活力。从绍兴情况来看,制造业仍然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当前又适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更加突出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二)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切实改善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自去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举措,如对小微企业免除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金融、财税政策等等。我们要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提供要素保障,切实改善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通过调控引导各类要素资源,特别是土地、人才和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二要出台针对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减税措施,清理与行政许可相关的行政性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三要进一步放宽政策,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发挥其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三)坚守实业,做强主业,积极引导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坚守实业,做强主业,既是强国强市的需要,也是企业强盛的明智选择。对于实体企业,仅靠外来“输血”可能解得一时的燃眉之急,但并非长远之计,增强“造血”功能才是求生之道。首先,实体企业要积极倡导务实的商业文化,不热衷于赚热钱、快钱,不盲目搞多元化投资,那些放弃主业搞副业、放弃实业搞虚拟的企业要尽快“纠偏”,严格控制经营风险。第二,实体企业要在求生存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走品牌之路,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积极谋求转型创新,掌握行业话语权和产品定价权,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第三,企业家要成为实体经济的“坚守者”,用心把企业和实业做专、做精、做深,夯实企业立身之本,争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四)制度规范,典型示范,努力营造鼓励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提升发展实体经济,既要有“硬环境”的保障,更要有“软环境”的吸引。要打开实体经济盈利空间,通过政策、制度使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劳动、向实业倾斜,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要遏制投机炒作,对虚拟领域,必须在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尤其是虚拟领域的利益回报,必须有制度约束,改变个别领域轻易获取暴利的不合理现象;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社会发展为使命,积极投身实体经济;要评选表彰坚守实业、做强主业方面的先进典型,并给予政治安排和社会荣誉,给予实业家更多的敬重和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