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梦雯
有研究表明,大型企业平均寿命16.8年,中型企业平均寿命12年,小型企业平均寿命8.2年。目前我市工业企业发展普遍不景气,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对较好,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应立足长远,切实解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中共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一、当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一是融资成本增加。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138.45亿元,同比增长29.8%;二是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产品价格的涨幅远远低于原材料价格的涨幅,有的企业为稳定客户和稳定员工,不得不得保本或赔本生产。三是用工成本提高。加薪潮和社保等负担带来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2011年,我市工业企业劳动报酬平均上涨22%。除工资增长外,午餐补贴、免费住宿等福利,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升幅最大且负担沉重的一项支出。
2.企业利润下降。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息支出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税收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有不少企业利润出现下滑甚至亏损。2011年亏损的工业企业266个,亏损企业数比2010年增长了37.1%,亏损额9.57亿元,比2010年上升了81%。
3.土地约束。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计划投资的大项目正在排队等待土地指标,比如卧龙集团因去年成功收购欧洲著名电机企业ATB,经过对ATB所属9个子公司进行整合,利润实现了快速增长,企业实现了收购后的平稳过渡,今年的发展思路是促进ATB与卧龙的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过卧龙带动ATB的全球化采购,促进全球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利用ATB的国际最高水平的技术带动卧龙技术提升,今年开始实施ATB反哺投资,在上虞建立一个ATB工业园,实现多种优势资源的共享,但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土地指标问题。
4.小企业问题对大企业的牵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市存在着普遍的贷款担保现象,一家较大企业可能给多家企业担保,近年货币政策紧缩,小企业融资难更加突出,国际经济不景气对小企业的影响比大企业更大,于是,小企业生存维艰,许多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表示“不倒就是奇迹,活着就是胜利”,一部分企业家表示,从盈利角度讲,维持生存不如关闭企业,之所以还在坚持,一方面是责任感使然,另一方面为了留住业务骨干。小企业的严峻困境,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给其担保的大企业。二是小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滑落,对大企业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产生负面影响。三是由于产业集群天然存在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小企业的不景气停产半停产影响了大企业的发展。
5.发展的驱动力主要还是投资,发展方式转变不显著。2011年我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70.37亿元,比2010年增长7.7%,工业投资总量744亿元,比2010年上涨了20%,其中新兴产业投资231亿元,上涨了49.7%,相对于工业总投资,科技投入增长率较低,说明当前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到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上。
6.发展环境难以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绍兴相关领域的创新虽然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同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相比,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平台效能不足;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撑和引领不强。前者比如,针对民营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尚不完备,没有建立起系统的集培训、咨询与一体化的生产性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科技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相关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企业往往难以及时获取,政策利好未能真正惠及企业。后者比如,地方政府“一窝蜂”式的地方产业政策,导致各地产业发展思路和布局雷同化,缺乏比较优势,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7.企业多元化对转型升级的制约。一般来说,企业同时涉足不相关或相关性不强的多个领域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是不利的。同时,企业规模与多元化成功率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绍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绝大多数都是走多元化之路的,有的多业之间关联性较强,有的不强,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足房地产领域,小巨人企业多,航母型企业稀缺是绍兴企业结构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多元化之路难走,应适度和谨慎。调研中,一些长期坚持主业不动摇且目前发展很好,问题很少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不被眼前的投机利润诱惑,没有涉足多个领域,使得企业家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和关注国内外同行优秀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变化,能紧跟市场潮流和趋势,而且由于坚持主业,研发力量比较集中,研发投入的规模经济效益显著。我市多元化的工业企业由于受企业规模的影响、研发力量制约等,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缓慢,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竞争力不足凸显。
二、制约优势骨干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
(一)城市规模小,难以产生航母型企业,使转型升级缺乏发动机。全国民企500强评选,浙江始终居全国第一位,绍兴又始终居全国地市级第一位,居浙江省第二位(仅次与杭州),但绍兴孕育不出特大型企业,这是因为大城市能为企业成长提供规模经济效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降低的环境支撑。没有特大型企业,使得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缺乏发动机,因为只有特大型企业,才可能成长为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整合资源,提升整个价值链竞争力。由于没有大型企业及其大型企业成长的跨国公司,浙江企业普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在全球分工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绍兴纺织产业最为典型。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2011年成交额890亿元,全市集聚了上万家纺织企业,但却没有一家超大型企业,产品长期以化纤布生产为主,一直不能根本摆脱“恨布不成衣”时代。
(二)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和产业首位度低,缺乏对高级要素的集聚力
经济首位度是指一个地区的最大城市(中心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经济规模、总量之比值,一般认为,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以绍兴为例,选取2011年几个主要经济指标说明,见下表1
表1 2011年绍兴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及经济首位度
城市 |
GDP
|
财政收入
(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工业投资
(亿元)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实际利用
外资 |
市区(1) |
537 |
98 |
307 |
108 |
210.9 |
728477 |
296 |
14385 |
绍兴县(5) |
920 |
117.03 |
356 |
183 |
507 |
1331964 |
142 |
15015 |
上虞市(3) |
520 |
65.11 |
241 |
132 |
259 |
335012 |
154 |
15011 |
嵊州市(4) |
320 |
32.15 |
117 |
71 |
152 |
165997 |
132 |
8672 |
诸暨市(2) |
739 |
80.05 |
324 |
198 |
380 |
622945 |
196 |
24965 |
首位度 |
0.72 |
1.22 |
0.947 |
0.5 |
0.55 |
1.17 |
1.5 |
0.057 |
从表1可以看出,根据绍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计算出的经济首位度,没有一项超过结构正常界限2,而且离界限很远,说明绍兴中心城市经济集中度很低。
用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得分代表产业首位度,计算得出,绍兴产业首位度同样很低。见下表2
表2 绍兴市县产业首位度
县市 |
市区 |
绍兴县 |
上虞市 |
嵊州市 |
诸暨市 |
产业首位度为0.5 |
规模以上新兴工业产业产值(亿元) |
225.77 |
618.44 |
333.13 |
80.93 |
450.8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得分(分) |
300 |
284 |
309 |
257 |
330 |
效益首位度为0.9 |
因为绍兴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和产业首位度都较低,使得中心城市对高级要素的集聚能力较弱,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较弱,高层次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从而导致杭州与宁波把绍兴本应得到的高端要素吸引过去,杭州对诸暨的经济辐射能力超过绍兴,宁波对上虞的经济辐射能力也超过绍兴,近几年,绍兴县、诸暨市的一些大企业及其总部向杭州迁移,上虞一些大企业及其总部向宁波和杭州迁移(2008-2010年诸暨25家企业迁到杭州),绍兴面临被“肢解”的危险。
(三)生产性服务业落后与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互为因果循环,不仅加剧了区域经济风险,而且使企业利润外流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近10多年来,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高位状态,“十一五”以来外贸依存度平均为66%,外贸对绍兴经济增长贡献较大,2011年,虽然与前几年相比,进出口增长率有较大的降低(2009年除外),但在全球经济遭遇第二次危机、欧美市场需求不振、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以及各种技术贸易壁垒有增无减的情况下,绍兴外贸出口仍然保持平稳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全国3.3%和2.9%,进出口额和出口额均居全省第三位。“没有更发达的交易部门,工业品无从在市场上实现转手”,绍兴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占GDP比重居全省第8位,但进出口却居全省第三位,原因在哪里?当然是借助了世界发达城市的商务、物流、技术和融资等多方面的服务,长此以往,借助外力服务形成路径依赖,何况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服务水平较高,进口商总体信用较好,商品出口收款比较顺利,于是,因需求抑制区域内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落后与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互为因果循环,同时导致三个问题:区域经济风险加大、国内市场适应能力不强、利润外流。
三、促进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推进工业强市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为骨干工业企业发展提供空间。研究表明,城市的空间分布是具有结构性的,城市间的空间是相互作用的,城市之间存在溢出效应,相邻城市之间的增长率是紧密相互依存的。单个城市( 或镇) 处在邻近城市组成的空间结中, 其规模收益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对大城市不足的地区而言,比较现实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就是一方面改善现有大城市的条件,增强其辐射力;另一方面重点改善分布在大城市辐射范围以内、发展较好的几个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改善城市间交通运输条件,帮助它们发展成为较大城市,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良性的城市群结构。绍兴选择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上海都市经济圈是推进城市化水平的可行路径。
(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骨干企业提供支撑。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功能,从转变观念、规范行为、适当扶持和增加投入等多个方面加以引导,努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形成一个有地方特色、能够适应多层次需要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各行业协调发展,地级市应建设中央商务区,金融积聚区等为骨干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三)推进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为骨干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资平台。2011年绍兴上市公司49家,占规模企业数的1.42%,但创造了的17%销售收入、30%的净利润和35%的税收贡献。说明上市公司是绍兴经济发展的脊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要注重培育更多的骨干工业企业上市,尤其拥有26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绍兴工业强市的主体和优势资源,应大力促进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通过上市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揽子问题,比如资金不足问题,企业管理问题,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问题等。除加快推进条件成熟的企业上市,大力培育上市后备力量外,积极促进绍兴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继续引进股份制银行,促进实力企业建立财务公司,打造金融集聚区等都是促进规模工业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