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校
今年以来,美国制造业三年来首次收缩,全球制造业三年新低,中国7个月新低、欧洲三年新低。2012年6月全球PMI指数48.9,为2009年6月以来最低,美国制造业增速急剧下滑,降至37个月来最低点。中国、巴西、越南加速下滑,日本、韩国步入萎缩。欧元区依然是全球制造业疲弱的主要拖累者,欧债危机不断蔓延,欧元区产出环比下滑严重,德、法、西、意、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世界经济正在面临衰退。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形势变得日益复杂。能源是经济的“血脉”,也是经济趋势的风向标,当前电煤油三项指标增幅或回落或放缓,均发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强烈信号。如何保增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困难的课题。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强市的奋斗目标,对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业是我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下,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显得更加突出,我市工业创新能力滞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大而不强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与绍兴产业结构问题有关。现在绍兴产业结构的形成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在绍兴初始禀赋条件下,于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三个产业结构的变化总体呈现如下的特征: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基本在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的变化呈现倒“U”形曲线特征,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也大致呈现与第二产业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是其变化的时间要滞后一些。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以轻型和外贸型工业品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以纺织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一个极大的要素禀赋优势——几乎用之不竭的廉价低素质劳动力。但这些原有经济环境目前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体现在工业经济方面,绍兴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化解,我市产业高端化发展不够快,工业总体效益水平相对偏低,工业增加值率仅16.4%,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纺织等传统产业依然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附加值环节,且由于历史原因,比重仍高,转型升级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从总体上说,我市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问题仍然突出,历史长期形成的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一直制约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仍有待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工业增速呈放缓趋势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1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虽然排名全省第三,但温州和嘉兴与我市差距已经很近。工业项目仍然存在靠数量支撑的问题,对绍兴工业经济具有一定决定性作用、突破性影响的重大项目不足。大企业一方面数量仍然偏少,另一方面大而不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带动辐射作用的优势骨干企业尚待加快培育,08年金融危机中华联三鑫、江龙印染、纵横集团等经营危机教训深刻。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对大项目、大企业的专业配套能力不强,大多停留在低端配套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项目的引进。
基于以上的分析并结合绍兴的实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是: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坚持产业合理布局和促进产业聚集;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绍兴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市场竞争来看,产业结构的提升实际就是一个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超额利润的过程,因而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创新并不仅仅包含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技术创新,引进外国技术、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等同样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在绍兴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在产业方向的选择、各种鼓励措施的制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速度重要,但结构也很重要。如何在稳增长的同时,防止高耗能行业反弹,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稳增长建立在调结构基础上。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能应该积极支持,同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第三,绍兴工业化水平的新的提升,需要通过注入国际化动力从外部实现新的突破,融入主流的成长模式。要积极促进原有产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升级, 实施基于全球生产合作的"深度一体化"战略。绍兴应当注意将现有产业的低端逐步向国内其他更具优势的地区转移,而集中力量提升绍兴在现有产业价值链条上的位置。以深层次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为路径,以打造与经济全球化相匹配的区域性资产为依托,以提升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国际营销能力为手段,来实现集群持续的、整体性产业升级,应当成为绍兴轻纺产业集群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
第四,绍兴在选择新的产业培植时,必须考虑到绍兴目前的优势所在,尤其要注意与周边地区进行产业布局协调。坚持工业重化与高技术同步的主导产业选择原则。从经济的一般演进进程及绍兴目前面临的要素约束来看,一般的工业化重化过程是很难跳跃过去的,但与此同时,绍兴并不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因而还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作用,通过引进与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时,应充分分析绍兴目前的区域和生产要素等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所在,并结合对世界产业转移及世界产品市场的判断,找准主导产业,通过产业互动发展等主要手段,将增量的优化做强和存量的调整提升有机结合,既要引进培育一批有市场需求、有发展潜力、有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或向新兴产业转型,然后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快速地推动其发展,以尽快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第五,要把节约集约发展作为倒逼机制。我们要主动淘汰、主动合作、主动转移,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要下更大功夫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坚持“亩产论英雄”,优先把土地、财政性资金、电量、排放容量等指标用于成长性企业和产业,传统产业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 的华丽转身,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改善和提升工业整体素质。
第六,工业强市的保证是创新,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积极创设各种创新平台,积极引进各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走内生增长之路,从而提升全市经济的科技实力与品牌实力。如何创新,如何选择创新模式,是绍兴企业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当前,笼统地倡导所有企业必须一概地实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战略极不现实,也很难有所作为。从长远来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无疑很重要,但在相当长的一定时期内对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和应用现有的技术。所以,现阶段绍兴产业企业选择的创新战略应当是一种适应性创新,即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当与产业的环境和企业的自身能力相匹配,以有效、实用为创新目标,而不应当盲目追寻“一步登天”的突破式创新。在适应性创新战略中,要求具有不同实力和研发水平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 少数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在某些有优势的领域选择自主创新, 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则适宜选择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模式。从创新过程的时间维度上看, 模仿创新往往是自主创新必经的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