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区政协
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城区文化阵地建设,坚持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落脚点,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抓实城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城区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市政协“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组的安排,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实地考察、个别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对越城区文化阵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文化阵地建设逐步完善。在市级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越城区共完成65个文化惠民项目建设,累计改(扩)建面积1.5万平方米。各镇街先后新建或改建综合文体站,其中皋埠镇文体中心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待建设完成后,全区8个镇街的综合文体站都将达到省级标准;各社区(村)都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室),总面积达4.9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农家书屋69个,提升改造16个,实现了城区农家书屋全覆盖,其中鉴湖镇玉屏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1个,省东海明珠2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4个,省文化示范先进村2个,市级文化示范镇街5个。基本形成了市级文化设施为龙头、区文化馆和镇(街)综合文体站、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相互促进的四级文化网络阵地,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社会文化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通过辖区共建、对口联系等方式,城市社区和辖区单位的联系逐步加强,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利用辖区单位的文化资源,开展有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部分解决了社区文化场地不足的困难。自2002年市区快阁苑小学成为全市第一所向社会开放校园体育设施的学校以来,越城区教育局也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开放学校文体设施。2009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专门就绍兴市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提出了实施意见。有不少学校创造条件全面开放或部分开放了学校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提供了方便。
(三)群众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市区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市区各大广场,组织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活动。“2500年城庆广场系列活动”,推出了“花团锦簇——绍兴市群众业余团队文艺汇演”、“水乡社戏——群众文艺精品展演暨鲁迅文学艺术奖颁奖广场晚会”等活动。在2011年组织开展的绍兴市特色文化大展演活动中,全市特色文化团队以及40个市区文化角文艺团队举行了15场特色文化展演。城区的“千人排舞比赛”已成功举办三届,影响逐步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城区的练舞健身热潮。越城区的节会活动品牌进一步打响,已成功举办三届社区元宵灯会、六届文化体育节,全面丰富了城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借助“文化角”创建,引领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全区共创建了27个市级“文化角”,“文化角”在一大批文化志愿者的努力下,坚持居民自娱自乐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有才艺的群众在歌舞、曲艺、书法、绘画、体育等方面的特长,成为居民自娱自乐、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文化舞台,让群众“零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进一步营造了绍兴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文化设施不够健全。目前,越城区没有区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区文化馆现因故临时搬迁到城南文化馆内,面积只有300平方米,与二级文化馆要求的2000平方米,存在相当差距,并且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偏僻、活动空间狭小,文化功能受限,无法满足群众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同时由于区文化馆缺乏专业人才,难以对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推广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区级文化设施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偏弱。镇街综合文体站由于工作人员兼职过多,站内功能设置不全,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大,往往是有活动组织时而热闹一阵子,没有活动就变得门可罗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因资金原因,开放时间大多与社区干部上班时间同步,而要上班的中青年无法在业余时间参与活动,造成参与人群单一,普及面不广的尴尬局面。村级文化活动室虽已达到全覆盖,但由于城中村拆迁改造等原因,有些村文化活动室已名存实亡,50%以上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在200平米以下,而且不少是一室多用,难以发挥作用。
(二)学校设施社会化利用问题不少。一是学校的室内外文化体育设施破损严重,由于部分参与活动的居民不注意爱护学校的公用设施,经常发生器材损坏的情况。如2009年,秀水小学的大小4只篮球架向公众开放后被全部损坏,只得花1万多元重新购买安装。有的居民在锻炼过程中,因天气炎热,强行撞开学校的教室门,找水喝、扇电扇,造成门窗损坏。二是学校的卫生状况明显下降。有些居民不注意环境卫生,随地乱扔垃圾。有些租住在车棚的住户由于室内没有卫生设施,就把学校的厕所当做自家卫生间使用,造成学校整体环境变差。三是学校安全难以保证。自从学校开放后,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对学校正常的办学秩序带来了影响。一些年纪大的居民要求提前开放校园,旁边有子女要考试的居民则要求延迟开放,让学校不知所措,有的居民还翻墙入内锻练,曾发生过因锻练纠纷而引发的市民殴打保安的情况。现在快阁苑小学、鹤池苑小学、秀水小学等原本开放室外场地的学校相继关闭室外场地,不少学校明确表示,室内场地也准备在合同期满后不再续租。有些学校还在假期期间特意拆掉了学校篮球架,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四是管理维护经费和精力难以保障。面对学校体育设施的破损,需要一定的经费加以维修保养,而学校的公用经费尚显不足,还需完成额外的管理任务,增加额外的维护费用和人员投入,正常的教育和开放体育设施两者难以兼顾。
(三)城区单位的文化设施开放程度不高。不少城区单位为满足本单位职工的文化需求建有一些文化设施,这些设施如果向居民有序开放,可以部分解决城区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困难。但是开放肯定会给本单位带来不少麻烦和负担,如2010年市人民医院曾发生篮球架倒塌伤人事故。如今,城区单位的文化设施开放的积极性锐减,向居民开放的场地屈指可数。政府部门所属的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也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如城市广场管理的六处广场,对各级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主办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也要收取5千到—1.5万元不等的费用,影响了这些单位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些文化设施还随着城市发展而逐步消失或者改变性质。如劳动路的灯光球场现在已变成了停车场。2009年,蕺山街道由于缺乏合适场地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借用原蕺山中心校的操场,建成了文体活动场所,但是随着戒珠寺的扩建,这个文化设施也随之拆除。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要建立财政对文化阵地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规定每年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要逐年增加,不能随意增减。而且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文化资金全部用在文化事业上。二是要取消城区各大广场对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收费。积极支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利用市区各大广场,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让市民享受更多的免费文化大餐。三是加大对各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的财政支持力度。目前,各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日常的维护管理只能由社区(村)工作人员兼任或发动党员义务管理,影响了文化活动中心作用的发挥,建议财政根据活动中心的实际情况,给予每个中心每年三到五万元的文化活动经费,专门用于管理人员的工作补贴和日常设施的维护。
(二)采取措施逐步增加城区文化阵地。一是市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正在易地新建,如果原市直文体设施全部搬迁新址,必将严重影响城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建议将原市属文体设施整体划拨给越城区,用于建设越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解决越城区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困难。二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加入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划内容,对一些因城市建设需要被占用的文化设施,在占用前必须重新建设好大于原面积的文化设施,确保文化设施逐步增加。三是在规划新建居民住宅区时必须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文化设施,否则不予预售。
(三)积极推进单位文化设施的有序开放。一要组织力量全面调查城区单位文化设施情况,重点调查文化设施的现状、开放必须具备的条件、开放应做的改造等,为有序开放打下基础。二要认真研究《绍兴市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的落实工作,如开放后的日常管理、校园安全保障、发生安全事故处理、学校教育秩序保障、文化设施维护保养和对学校开放积极性的调动等。三要积极试点,创造条件逐步推开。根据实际条件逐一确定适宜开放的学校和城区单位,进行规范化开放试点,积累经验,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做到逐步推广。在试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实施细则,并做好学校体育场所开放公众责任险的投保工作,同时还要加大考核力度,多管齐下,全面实现文化资源社会化共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