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市政协常委专题议政会对治理市区交通拥堵的建议意见
发布时间:2013-06-25 来源: 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次字体:【

  5月27日下午,市政协举办 “治理交通拥堵”常委专题议政会。市区和绍兴县的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专委会有关兼职副主任、有关市政协委员近80人参加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俞志宏,市政协主席陈长兴、副主席解晓波和秘书长傅茂昌出席会议,解晓波主持会议。市公安局、规划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六个治堵专项工作组组长单位的领导应邀参加。会上,16名市政协常委和委员围绕治理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立足治表与治本相结合,从眼前和长远角度出发,发表了许多意见建议,现梳理汇总如下。

  一、致力于大城市建设,有序疏散老城区人口

  面临问题:市区交通拥堵愈演愈烈,关键原因是老城区城市功能太集中,居住、工作、就学、购物、娱乐、社交是交通流产生的六大诱因,绍兴老城区8.3平方公里内集聚着大量的居民小区、机关部门、医疗机构、中小学校、商业设施、旅游景点等,人口密度大,车多人多,发生交通拥堵的概率日益提高。缓解交通压力,仅靠加强管理还不够,必须合理调整城市布局,有效分解和转移城市功能,有序疏散老城区人口,这才是治本之策、长远之计。

  三点建议: 1.完善绍兴大城市各组团以及越城中心组团各区块的功能规划。加快完善镜湖、袍江、柯桥等组团的城市功能,通过组团内部相对独立的功能布局,使城市组团就地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工作、购物、上学、就医、社交、娱乐等需要,降低城市组团间跨区域的交通流量。2.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散。疏解老城区人口,既是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的需要,也为老城区强化旅游休闲功能、发展全城游腾出空间。要制定老城区人口疏解计划,通过搬迁名校、重点单位外移、完善住宅政策、强化新城综合配套等渠道,以城市功能疏解引导带动人口疏解,还一个清静、幽雅、古朴的历史文化名城于民众。3.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是疏解城市功能的有效举措。要充分发挥中小城镇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多方面的功能,主动接纳中心城市疏解出来的功能,为缓解中心城市的承载压力尤其是交通压力发挥应有作用。

  二、努力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面临问题:据了解,2008年市区公共交通实际出行分担率为17.54%,2012年为18.93%,四年仅提高1.5个百分点。今年1月公布的《绍兴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到2017年主城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0%”的工作目标,五年时间需要提高11.07%,意味着每年必须提高2.2个百分点以上,任务极为艰巨。

  六点建议:1.整合市县公交。目前市、县三家公交公司并存,行政协调成本巨大,严重制约公交事业有序发展。建议创新公交发展模式,将市、县三家公交公司整合成一家,成为国有控股、多方参股的股份公司(即公交国有化改造),让公交真正姓“公”,并提出明确的整合时间表。2.优化公交资源。改变我市公交线路直通主城核心区域的公交发展思路。整合后的公交公司,应合理规划调整线网,在城郊结合部建设或扩建回车场,使大多数公交线路不直接通到主城核心区域,通过公交接驳进城,减轻主城核心区域的交通压力。3.合理设计线路和站点。公交线路及站点设计不合理,造成多辆公交车同时进出站,因公交车多而发生交通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建议进一步完善线路和调整站点,改变同一区域线路过密、站点设置过多等问题。4.亟待强调文明行车。公交车不能因公交优先而成为霸王车。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公交公司,要强化对公交车司机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公交车辆司机成为文明行车、规范行车的先行者。5.中兴路段BRT车辆有待论证。我市已规划5条BRT线路,将对增强市区各区块之间的公共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BRT1号线计划6月投入营运,直接进入主城核心地块中兴路。据了解,绍兴选用BRT的车辆长有14米,是一般公交车的两倍,绍兴老城区道路由于历史原因岔口多,BRT1号线运行后可能造成中兴路局部地段更加拥堵,希望有关职能部门及时预案研究。6.开通学生公交接送专线。随着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比例的不断提高,在道路资源不改善的情况下,单靠以强化管理为核心的工作手段,已不能更好地实现治堵保畅的目标。建议开通学生公交接送专线替代私家车,降低早晚高峰私家车上路比例,可在施教区面积较大的初中学校(如一初龙山校区、元培中学、建功中学)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由公交公司与学校充分商议接送专线的具体设置,综合考虑施教区内学生的分布密度、道路状况、交通流量等因素后,确定接送专线的数量和走向,实现效益效率最大化。学生公交接送实行定时、定线、定车、定人,学生可刷学生公交IC卡乘坐。市财政应对公交公司开通学生接送专线实行专项补贴。

  三、加快发展立体车库(楼)

  面临问题:2012年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为14.7万辆(不包括绍兴县进出市区5万辆),预计2017年市区汽车将达到32万辆。停车难已成为热点话题,且市区大多以平面停车场为主,鉴于绍兴老城区土地空间已趋于饱和,加快发展立体车库(楼),已成当务之急。

  四点建议: 1.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抓紧学习调研杭州、上海等城市发展立体停车库(楼)的成功经验,市政府及早制定推广应用立体停车设备的政策和鼓励意见。2.加强规划管理。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中,引导建设立体停车场。城市区域规划中应预留若干停车场所用地,以备立体车库建设。3.积极试点建设。利用现有闲置空地试点建设。责令停车问题比较突出的政府部门、医院、酒店等单位建设立体停车库。在条件成熟、相邻小区的平面停车点,开展立体停车库改建试点。4.加强统一领导。实行建设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收费,统一使用电子空余车位预告系统,质监、电力部门提供运营、供电等安全服务,确保立体停车库建设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必须落实交通影响评价机制

  面临问题:市公安局、市规划局于2011年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区重大项目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绍市规(2011)52号),但该意见至今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市区不少大型工程的建设并未进行工程交通影响评估,或虽经评估但未采信交警部门的否决权,致使这些重大工程建成后成为交通新堵情、新堵点。如:位于绍兴城北的“大滩6号”项目,建筑项目205504平方米,设计机动车泊位960个。公安交警部门2012年11月向规划局发函,要求该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由公安交警部门参与审核。但是该项目最终在未经交通影响评价的情况下,通过规划并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基本成型,势必对交通拥堵造成严重影响。

  两点建议:1.应尽快落实交通影响评价事前审核机制,对未经公安部门审核或经审核给予否决的项目,规划许可不予批准,工程不应立项。2.对现有在建、影响交通的重大工程,应抓紧进行交通影响再评估,提出整改弥补措施,最大程度消除交通影响,如解放南路的海曼城、新河弄口“银街”等。

  五、切实改善交警执法困境

  面临问题:随着绍兴交通秩序整治的深入推进,市民阻碍交通执法的事件呈高发态势,调侃、谩骂交警,甚至暴力抗法时有发生。今年1-5月我市已发生妨碍执行交通的公务事件达31起,导致29名民警、协警不同程度受伤。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市交通秩序整治的良好氛围,交警在交通轶序整治中面临执法困境。

  五点建议:1.加强警力配备,提高执法效率。治堵,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当下“人海战术”仍是最有效的途径。就交通执法强度而言,加强交警力量的配备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充足的警力,才能提高执法效率。交警人数应严格按机动车总量和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进行配备。2.完善执法设施,防范侵权案件。由于袭警事件和冲突往往是突发性的,民警不可能在第一时间保存证据,维权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交警部门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为路面执勤、事故处理的民警配发执法记录仪,以减少侵权案的发生。3.出台地方规章条例,加大惩治力度。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出台“地方特色”的规章条例,以增加交通违法的成本。如成都对交通违法实行“抄告”制度,除依法从严处理外,一律抄告违法人的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务车辆和军警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抄告所在单位及纪检监察部门。江苏省还将公民遵守交通法规情况,纳入全省社会信用体系,交通违法行为、交通责任事故信息与全省企业、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对接,建立公民和单位交通信用档案。这些做法值得借鉴。4.对违规违法案例进行曝光,发挥震慑作用。拟集中一段时间,加大媒体对违规违法案例曝光的频率和力度,以起到处罚一例、教育一片的作用。5.转换执法理念,提高执法水平。在严管严治的态势下,执法者和违法者的摩擦不断加大,一定程度存在仇警心理。交警作为交通执法的主体,应细致执法,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主管部门对交警要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因压力过大而简单执法、粗暴执法,防止矛盾激化。

  六、充分挖掘古城交通资源,推进慢行系统建设

  面临情况:绍兴古城历史悠久,路小、路窄、路弯,且“T”字路、断头路多,要承载现代都市的繁忙交通,确有“先天不足”之缺憾。在老城区,“机非混流”、“人车一路”已是不争事实。

  五点建议:1.加大人行道畅通专项整治力度。目前在市区,人行道被无故侵占现象依然突出,人行道上乱停、乱放现象司空见惯,尤其受不良习惯的作祟,在人行道上占道经营、占道为己的行为愈演愈烈。有关职能部门一定要树立“铁腕治城”的理念,加强对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现象的整治与打击力度,让路于人。2.彻底整治背街小弄。重视发挥和有效挖掘背街小弄对城区交通畅通的独特作用。按照“路面硬化、墙面白化、路灯亮化”等要求,对33条背街小弄开展专项整治。可贯通的设法进行贯通,可以拉直拓宽的进行必要的拉直拓宽,让这些背街小弄成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主要路径。特别是对几条南北贯通的背街小弄,如新建路、仓桥直街,可否建成自行车、助动车和行人的专用通道,做到机非分流、人车分行。3.积极发展立体交通。在市区交通繁忙的主干道,合理规划构建人、车通行的立体交通,使人流车流向空中地下疏散。利用内河、环城河等河道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开设“水上巴士”,探索发展水上交通,减轻陆地道路压力。4.规范人力三轮车经营。人力三轮车是造成交通拥堵、交通混乱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区有1157辆人力三轮车,全天候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其运营者大多为河南信阳人,原本的车主(绍兴本地人)大多不再自己运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人力三轮车的常态长效管理,建议加强对三轮车的规范运行进行监管,采取单双号的运营方式,逐步研究三轮车等落后交通工具的淘汰方案。5.扩大公共自行车覆盖面。公共自行车在提高使用率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做好扩面提质的工作,逐步向绍兴高新技术开发区、镜湖新区和越城区的几个农村镇(街)推开。

  七、下决心搬迁东街夜市

  面临问题:夜市原在劳动路营业,因建设周恩来祖居的需要,2000年搬迁至东街。现有经营摊位342 个。该路段东西向虽不足2000米,但对区域交通的影响较大。它东连中兴路至城东和迪荡新城,西至解放路,是主干道之一,也是断头路。目前东街夜市设摊时间为晚上6点,5点半左右摊主开始搭棚、摆放物品。此时适逢下班高峰,车流量大,车辆无法正常通行,人为造成拥堵,增加胜利路、人民路段的交通负荷。一些夜市摊位经营者,擅自设置、扩大摊位,占用进出通道,引发交通堵塞。每天晚上5点半至12点,该路段人为截断7个小时的状况已有10余年之久。

  三点建议:搬迁“东街夜市”,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还东街路段正常的道路通畅。1.制订搬迁方案。把搬迁东街夜市,列入市政府的民生实事工程,纳入市政府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抓紧调研制订搬迁方案,落实搬迁政策和措施。2.合理选址。考虑交通、环境、安全等综合因素,兼顾夜市经营者的利益,首选渔化桥路,西临新建路东至马弄。该路面宽8米,长约600余米,加上原三中小操场约2900平方米。该区域交通流量少,位置与东街平行间距有55米,容易为夜市经营者所接受。3.理顺管理机制。建议将市工商局的夜市办划入城管,由越城区城管执法局统一管理。

  八、建立健全治堵长效机制

  面临问题:治堵,要从根本上做到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形成规范有序、和谐畅通的交通秩序。目前的问题是“五个不”:一是不知法。有些机动车驾驶员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不多,认识不到位;而非机动车主对交通法规知之甚少。二是不守法。有的车主知道却不遵守,如变更车道不打转向灯,不按规定超车、停车,逆向行驶。有的非机动车主、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闯红灯、横穿马路或在机动车道上违规行驶(行走),这些是造成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常见缘由。三是不合法。有些特殊公务群体开特权车,违章时交警往往对其网开一面。公交车、出租车违反交通法规的比率相对较高。此外,交通违章处罚存在偶然性、不合理等因素,有的违章后要人代罚。四是不科学。一些交通设置不够科学。如路标不够清晰或经常调整,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停车位设置存在问题。如位于迪荡的市招投标中心,附近停车位过少,但开车办事的人多,自然成为违章受罚的高发地。五是不持续。常态执法机制未建立,运动式执法使违法违规者学会了应对,不把法律法规当回事。

  四点建议:1.协同多方完善治堵方案。新的堵点、堵向、堵情要加强对策研究,公安、规划、建设、交通等部门要合力联动,各司其职。建议治堵办与各治堵专项小组签订建设进度责任状,明确时间表,合力打好治堵攻坚战。2.培育交通安全法律意识。一是对交通安全法律的基本教育要到位。结合普法教育活动,通过一封信、一堂课、一张宣传标语、一句话,构筑文明出行立体宣传网。实现交通安全法规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入每个公民的心坎。二是对新规定新要求的宣传要到位。现在交通管理规则变化太多,临时停车点、单行线、公交车道设定、十字路口禁左等规则要加强宣传,便于车主和行人及时了解和熟悉,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三是对违章行为的教育要到位。实现教育与处罚有机结合,对违章行为定期分析,排列公布,及时短信通知车主、行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违反交通法规者,建议采取以工代罚,要求每位违规者必须学习和完成一定时间的义务劝导员,以弥补交通违规的过失,既达到宣传效果,又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 3.科学制定治堵规章制度。治堵举措要合法合理、科学便民,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又切实可行。如红绿灯、停车位的设置,限速的规定、压线的认定要科学合理规范。如压线问题,有时为躲避行人或非机动车而压线、或受其他车挤压而压线应属于不受处罚的特殊之例;再如限速问题,速度并不是越慢越好,必要的速度也是保障畅通的重要方面。4.实施“四错”管理。一是错峰。上下班高峰的重点时段要实行错峰。现在绍兴县县级机关下班时间比市级机关提前半小时,而这半小时,刚好是柯桥到绍兴市区的车程。市区中学、高中放学时间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相同。建议绍兴县机关与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上下班错锋对接,市区初中、高中学生离校时间应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错锋,初中、高中应提早半个小时放学。二是错道。市区南北向的解放路、中兴路,东西向的胜利路、人民路是市区交通的大动脉。为保证这几条大动脉的畅通,建议周围次干道要严格实行单向行驶,合理定向,错道行驶。保障主干道路的车辆进得来、出得去。同时,柯桥方向、袍江方向的车辆进出市区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有着明显的时段性,建议我市借鉴杭州等地的做法,实行“朝夕车道”,早上增加出城车道,晚上增加回城车道。三是错号。为有效减少车流量,建议在容易造成拥堵的路段、在一定的时段内实行单双号错号行驶。四是错时。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要因时而变。有的路口红灯时间特别长,路上已无行驶车辆,红灯还在等待,这是导致行人闯红灯的原因之一。同时,两个路口之间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前一个路口绿灯,下一个路口红灯,导致车辆在一个路段特别拥堵。建议信号灯要系统设置、科学定时,有利车辆和行人畅行。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